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1、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
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为2024年3月以来最高;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收窄。
2、COMEX黄金期货上涨
11月7日COMEX黄金期货上涨,原因是美元走软,且美国政府停摆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避险需求,同时华尔街股指录得大幅周度跌幅。
纽约时间11月7日13:30(北京时间11月8日02:30),COMEX交投最活跃的12月黄金期货合约收高18.80美元,或0.5%,结算价报每盎司4,009.80美元,本周累计上涨约0.3%。
3、国家能源局:鼓励土地、具备良好电网接入条件的产煤区规划建大型光伏基地
11月7日 国家能源局:鼓励土地、具备良好电网接入条件的产煤区规划建大型光伏基地;在主要任务上明确,要加快发展矿区光伏风电产业。有效盘活矿区土地资源:在光照资源丰富的矿区,充分利用采煤沉陷区、工业广场、排土场、复垦区等场地,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建设,推动新能源发电就近就地消纳,为矿区提供更多绿色电力,创新“光伏+”多元业态发展模式。
4、四川136号文竞价:机制电量规模50.2亿度,竞价上下限0.2~0.4012元/度
四川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2025-2026年度增量新能源项目机制电量电价竞价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光伏机制电量规模为41.4亿度,风电机制电量规模为8.8亿度,总计50.2亿度。预计本次竞价风电项目总装机规模约220万千瓦;光伏项目装机规模约1380万千瓦。机制电价上限为0.4012元/度,下限为0.2元/度,执行期限12年,单体申报上限则为80%。
5、又一百万吨级乙烯项目,投产!
据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报道,11月6日,乐天化学印度尼西亚公司新建的芝勒贡(Cilegon)石化工厂举行落成仪式。报道称,这座耗资39亿美元的工厂是印尼最大的现代化石化生产基地,生产15种石化产品,有望减少印尼对进口石化原料的依赖,有力地促进了下游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的设计产能为乙烯100万吨/年、丙烯52万吨/年、丁二烯14万吨/年、聚丙烯35万/年、BTX(苯/甲苯/二甲苯)40万吨/年。
6、超300亿元!西南地区最大!百万吨级乙烯工程投产
10月30日,国家石化产业规划布局重大项目、西南地区最大规模的百万吨级乙烯项目——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乙烯工程在广西钦州港一次投产成功,首批固体化工产品合格并发运。 作为中国石油首个从炼油转型炼化一体化的标杆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以120万吨/年乙烯装置为核心,配套建设16套主体生产装置及公辅设施。其中,全球最大的柴油吸附分离装置应用“分子工程”理念,原料利用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15%以上,破解了“油多化少”结构性矛盾;中国石油自有技术首套8万吨/年SBS和12万吨/年官能化溶聚丁苯橡胶装置装置建成,全球首台最大双变频器无扰动切换电机的乙烯制冷压缩机投用,一系列“首创首套”成果彰显我国石化自主技术体系成熟度。
7、建材行情分析:
(1)基建需求:稳中微升,但后劲不足
安徽、广东等地因天气好转或部分项目赶工期,水泥出库量小幅回升;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受雨水天气影响,施工进度放缓,需求明显下滑; 湖南、福建等地通过推涨价格或强制错峰生产试图稳定市场,但实际落实情况不佳。总体来看,基建项目多以收尾工程为主,新开工项目较少,且下游资金面偏紧,制约了水泥需求的持续释放。四季度部分项目存在赶工预期,但对水泥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
(2)房建需求:持续低迷,重心转向回款
房建市场仍是水泥需求的“拖累项”。多地搅拌站和贸易商已将工作重心从采购转向回款,反映出房建项目资金链紧张、新开项目稀缺的现状。 湖南、贵州等地搅拌站以消化库存为主,新订单量下降;广东、重庆水泥涨价后下游抵触情绪明显,拿货积极性下降;四川部分搅拌站甚至因抵制涨价而断供,进一步压制水泥销量。此外,北方地区如吉林、辽宁因进入冬季施工淡季,工程项目大幅减少,水泥出货量持续走低。整体来看,房建市场缺乏实质性提振,水泥企业出货压力较大。
(3)民用市场:季节性回落,价格承压
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近期雨水频繁,民用建筑施工进度放缓,水泥需求量下滑;吉林、辽宁等地随着气温下降,粉磨企业陆续停工,民用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安徽、广西等地虽尝试推涨价格,但下游接受度低,实际涨幅有限。民用市场整体表现平淡,部分企业为促进出货小幅让利,但难以扭转需求偏弱的局面。
整体来看,当前全国水泥市场仍处于“供需双弱”格局,基建虽有小幅回暖,但受制于资金与项目进度,难以形成强劲支撑;房建市场持续低迷,新项目开工不足,企业重心转向回款;民用需求受天气与季节因素影响进一步走弱。价格方面,多地企业尝试推涨价格以改善盈利,但下游接受度低,实际落实幅度有限。预计短期内水泥市场仍将维持弱稳态势,区域分化加剧,整体难现大幅波动。企业需密切关注天气、资金与政策动向,灵活调整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