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1、内蒙古扎铝项目全厂集控中心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7月29日,通辽市扎哈淖尔35万吨绿电铝项目全厂集控中心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建设进程迈入新阶段!
全厂集控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10452㎡,总建筑高度20.7米。主楼建筑长度66.6米,宽度18.7米;副楼建筑长度45.6米,宽度28.5米。
自4月19日副楼基础部分浇筑完成以来,为确保施工进度总体目标顺利实现,项目团队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的困难,深度整合项目管理优势与技术专长,对施工计划进行了科学深入的分析和调整,实现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的无缝衔接,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全面吹响了攻坚号角。
全厂集控中心于5月12日完成主楼基础部分浇筑,6月1日完成副楼结构跨度为18米的超危大分部分项工程,7月29日完成主楼屋面混凝土浇筑,历时3个多月,实现了从“平地”到“高楼”的飞跃,为项目顺利交付打下坚实基础。
2、印度韦丹塔宣布一项高达300万吨的电解铝投资计划
2025年7月30日据海外媒体报道,印度铝业公司韦丹塔(Vedanta Aluminium)宣布一项重大投资计划:在奥里萨邦丹卡纳尔(Dhenkanal)地区卡马哈亚那加林(Kamakhyanagar)周边,斥资1.3万亿卢比(约合人民币1150亿元),计划建设一座年产300万吨的电解铝厂及配套4900兆瓦自备电厂。该项目计划在2025-26财年第一季度启动,不仅是韦丹塔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单笔制造业投入,更成为印度2025-26财年第一季度最大制造业投资,占同期印度私人制造业投资总额的37%。
据韦丹塔透露,这座新建电解铝厂产能相当于印度当前全国年铝产量的近三分之一,建成后将跻身全球最大铝厂行列。配套的自备电厂将全面保障生产能源供应,降低对外部电网的依赖。韦丹塔首席执行官拉吉夫·库马尔(Rajiv Kumar)在声明中强调:“这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印度铝产业的里程碑。它将巩固印度在全球铝市场的地位,通过技术创新和可持续生产重新定义行业标准。”
从经济影响看,项目落地将为奥里萨邦带来显著发展红利。据测算,仅建设和运营阶段就将直接创造超20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物流、基建、原材料供应等上下游产业繁荣。当地政府表示,项目将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升级,助力奥里萨邦从“铝产业集中地”跃升为“世界铝都”。从全国视角,2025-26财年第一季度印度制造业新宣布项目占比超50%,而韦丹塔的投资堪称其中的“压舱石”。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深度契合全球绿色转型趋势。铝厂将重点供应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设备、高端基建及国防等领域的高品质铝需求,并采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计划将单位产能碳排放降低30%,助力韦丹塔实现2050年前净零排放的承诺。业内分析认为,项目不仅能填补印度高端铝材的供应缺口,还将带动本土中小微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为印度制造业升级提供“范本”。
3、因政策调整,1GW光伏组件集采终止
自136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下发以来,先后有中国电建51GW、国家能源集团290MW、华润3GW、江苏银宝452MW、国家电投170MW等光伏组件集采终止招标,叠加本次终止的项目,总规模已超56GW。
4、工信部:对大全、新特、协鑫等41家多晶硅企业开展节能监察
8月1日,工信部印发2025年度多晶硅行业专项节能监察任务清单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工信部在工业节能监察过程中,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工业节能监察程序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并于2025年9月30日前将监察结果报送至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5、国家发改委:破除“内卷式”竞争 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2025年上半年发展改革形势通报会。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制度改革,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推动要素顺畅流通,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以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
6、中国证监会同意大连商品交易所聚氯乙烯等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注册
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25日发布消息称,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同意大连商品交易所线型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月均价期货(下称“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注册。当日,大商所发布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作为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三大通用树脂产品,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行业产销贸易主体多元、竞争充分,市场不断向专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我国是聚乙烯、聚氯乙烯和聚丙烯主要的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国内产量分别为2791万吨、2344万吨和3476万吨。受国内外市场环境、供需基本面等多因素影响,塑料化工品种期现价格波动频繁,产业迫切需要更具稳定性的长期采购价格,以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生产成本。
此次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将是大商所上市的首批现金交割期货,也将是境内商品期货市场的首批月均价期货。在相应实物交割期货的基础上,三个化工品月均价期货将为市场提供更多元更精细的价格信息与风险管理工具。
7、上半年我国烧碱进出口数据分析
2025年上半年,我国烧碱累计进口量为0.422万吨,同比下降59.81%,其中固碱累计进口量为0.404万吨,液碱累计进口量为0.018万吨;我国烧碱累计出口量为202.59万吨,同比增长48.99%;其中固碱累计出口量为30.49万吨,同比增长31.71%,液碱累计出口量为172.10万吨,同比增长52.53%。2025年上半年,我国液碱出口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国台湾、沙特阿拉伯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占比分别达38.77%,38.33%、6.64%、4.18%和2.69%;我国固碱出口前五位的地区分别是越南、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加纳和乌兹别克斯坦,占比分别达11.30%、8.16%、6.40%、4.87%和4.64%。
8、建材行情分析:
(1)基建需求韧性减弱,短期内改善有限
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因降雨减少,施工条件改善,基建项目进度加快,尤其是隧道、公路类工程带动水泥出库量小幅增长;山西、贵州受持续雨水天气影响,施工进度放缓,水泥发货量下降,局部市场出现价格松动;广东、安徽等地高温抑制施工强度,但重点公铁路项目仍保持正常节奏,需求总体平稳。随着专项债发行提速和“平急两用”基建项目推进,三季度基建需求有望维持韧性,但区域性天气因素(如华南高温、西南雨季)可能制约回升幅度。
(2)房建资金压力仍是核心制约,新开工低迷
房建相关水泥需求持续疲软,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安徽、重庆等地地产项目资金紧张问题突出,新开工项目稀少,仅部分重点市政工程支撑需求;广东、上海高温导致工地采取错峰施工,进一步拖慢进度,搅拌站采购量维持低位。价格战延续,多地水泥企业为去库存降价促销(如湖南、云南),但房建端资金回款差,贸易商囤货意愿不足。短期内“保交楼”政策对存量项目收尾有一定拉动,但房企拿地和新开工意愿低迷,房建需求难有显著改善。
(3)民用局部需求回暖,但整体仍处低位
云南等地降雨减少后,农村袋装水泥销量环比提升,显示民用需求对天气敏感度高;广西出货以室内装修为主,但受高温抑制,总量增长有限;多地水泥价格处于低位(如贵州、四川),部分农户逢低采购,但市场对后续涨价预期谨慎。8月中下旬各地推涨水泥价格的可能性较大,但民用需求能否持续回升取决于农忙季节结束后的自建需求释放。
总结:基建仍是“稳需求”主力,但区域分化需关注天气和项目落地节奏。房建拖累整体市场,资金问题未解前难有起色。民用需求阶段性回暖,但占比有限,对全局拉动作用较弱。价格方面,多数企业亏损承压,8月或迎来试探性提涨,但在需求偏弱背景下,实际执行力度可能受限。